![]() |
产地 | 北京 |
品牌 | Solarbio |
货号 | BC2345 |
用途 | |
英文名称 | Lipase (LPS) activity detection kit |
包装规格 | |
纯度 | % |
CAS编号 | |
保质期 | 1年 |
是否进口 |
产品详细描述
产品内容:
试剂一:液体120mL×1瓶,4℃保存。
试剂二:液体6mL×1瓶,室温保存。
试剂三:液体10mL×1瓶,4℃保存。
标准品:59.3μL×1支,4℃保存。临用前加入1.5 mL无水乙醇配成125 μmol/mL的油酸标准溶液,充分溶解。用前注意解冻溶解。
产品说明:
LPS又称甘油酯水解酶,催化甘油三酯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(或者甘油二酯和单酯)。LPS广泛的存在于各种生物中。血清中LPS的异常增高常见于*炎和*癌。
LPS催化油酯水解成脂肪酸,利用铜皂法测定脂肪酸生成速率,即可计算LPS活性。
自备仪器和用品:
研钵、台式离心机、震荡混匀器、可见分光光度计/酶标仪、微量玻璃比色皿/酶标板(非聚苯乙烯材质)、可调式移液枪、甲苯、无水乙醇、冰和蒸馏水。
操作步骤:
一、粗酶液提取:
组织样品:称取约0.1g样品,加试剂一1.0 mL充分研磨,于4℃,15000rpm离心30min,取上清液待测。
血清样品:直接检测。
二、测定步骤:
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,调节波长至710nm,甲苯调零。
试剂一和试剂二置于37℃水浴预热30min以上。
标准溶液的稀释:将125 μmol/mL的油酸标准溶液稀释为125、62.5、31.25、15.625、7.8125、3.9 μmol/mL的标准溶液待测。
操作表:
加入试剂(mL) | 空白管 | 测定管 | 标准管 | |
试剂一 | 0.15 | 0.15 | 0.15 | |
试剂二 | 0.05 | 0.05 | 0.05 | |
反复震荡混匀 | ||||
蒸馏水 | 0.08 | |||
上清液/血清 | 0.08 | |||
标准溶液 | 0.08 | |||
迅速震荡混匀后置于37℃水浴准确反应10 min | ||||
甲苯 | 0.4 | 0.4 | 0.4 | |
反复震荡混匀后,室温4000rpm离心10 min |
取出离心管,小心吸取上层溶液0.3 mL,加入另一2 mL塑料离心管中,按下表操作
加入试剂(mL) | 空白管 | 测定管 | 标准管 |
试剂三 | 0.075 | 0.075 | 0.075 |
反复震荡混匀;室温4000rpm离心10 min,小心吸取上层溶液800 μL,加入1mL玻璃比色皿,于710nm处测定吸光值。记为A空白管,A测定管,A标准管,计算ΔA测定= A测定管-A空白管,ΔA标准= A标准管-A空白管。
三、LPS活性计算:
标准曲线的绘制:以油酸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,ΔA标准为纵坐标,绘制标准曲线,得到标准方程y=kx+b。将ΔA测定带入方程,得到x(μmol/mL)
酶活计算:
(1)按蛋白浓度计算:
活性单位定义:37℃中每毫克蛋白每分钟水解橄榄油生成1μmol脂肪酸为一个酶活单位。
LPS (U/mg prot) =x×V样÷(Cpr×V样) ÷T= 0.1×x÷Cpr
(2)按样本鲜重计算:
活性单位定义:37℃中每克组织每分钟水解橄榄油生成1μmol脂肪酸为一个酶活单位。
LPS (U/g 鲜重) =x×V样÷(W×V样÷V提) ÷T= 0.1×x÷W
(3)按血清计算:
活性单位定义:37℃中每毫升血清每分钟水解橄榄油生成1μmol脂肪酸为一个酶活单位。
LPS (U/mL 血清) =x÷T= 0.1×x。
V样:加入反应体系中上清液体积,0.2 mL;Cpr:上清液蛋白质浓度,mg/mL,需要另外测定,建议使用本公司BCA蛋白质含量测定试剂盒;T:催化反应时间,10 min。W:样本鲜重,g;V提:提取液体积,1mL。
注意事项:
1、甲苯有毒,实验过程中需佩戴手套和口罩。
2、实验过程中须远离火源。
3、当吸光度大于1时,建议将样本稀释后测量。
相关文献:
《Sadenosyl methionine regulates calcium channels and inhibits uterine smooth muscle contraction in rats with infectious premature delivery through the transient receptor protein 3/protein kinase Cβ/C?kinase?activated protein phosphatase?1 inhibitor of 17 kDa signaling pathway》 作者:Jing Ge, Tao Han, Xiaoqiu Li, Lili Shan, Jinhuan Zhang, Yan Hong, Yanqiu Xia, Jun Wang, Mingxiao Hou 期刊: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 影响因子:1.41 PMID:29896230